从容不迫,不做焦虑妈妈

摘要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强敌:焦虑。然而,它并非简单存在,而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那,妈妈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场景1刚满月的甜甜似乎...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强敌:焦虑。然而,它并非简单存在,而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那,妈妈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场景1
  刚满月的甜甜似乎有超强感知能力,只要妈妈一离开身边,就会很快从熟睡中醒来……
  场景2
  妞妞妈有些头疼,希望赶紧把妞妞哄睡,然后自己也休息一下,可3个月大的妞妞今天比平时更难以入睡,在妈妈怀中来回扭动着,似乎很不舒服……
  场景3
  小豆妈和小豆爸有些不愉快,但因不想在孩子面前争吵,双方都选择暂时压制自己的不愉快,一起陪2岁的小豆玩儿他心爱的积木,可是小豆的表现却不像平时那么高兴,为积木没有摆好而大发脾气,哭了好久……
  为人父母者一定对这些场景再熟悉不过,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越是着急,希望可以尽快安抚好孩子时,孩子越是烦躁不容易安静平和,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词: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的问题。他认为焦虑对自我来说是一种信号,其真实的意义就是提醒即将有危险来临。自我只要察觉真实的或潜在的危险便会引起焦虑。在焦虑产生之后又会动员防御机制来斗争或躲避。
  母亲与婴儿的焦虑
  现在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小婴儿自身是带着焦虑情绪的。想象一下刚出生的小婴儿,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他们从温暖舒适的子宫中降临到世间,温度、噪声、光线都会使之感到不适与不可控,所以带着最基本的无力与失控感,伴随着对能否生存下去的恐惧,焦虑也应运而生。自己不能走动,甚至不能看清周遭环境的小家伙,会对自己的身体体验极其敏感,几乎时刻处于焦虑之中。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人来照顾,让其放松下来。
  而作为母婴共同体的另一端,母亲本身不可避免地也会有焦虑。焦虑可能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其他事件,更多情况下,成为母亲本身会是一种焦虑来源。特别是刚生产不久的新手妈妈,自觉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也许做了很多知识上的准备,但是却一点实践经验也没有,更糟糕的情况是:她们准备的那些知识在很多时候会加重她们的焦虑。
  更为复杂的是,焦虑的情绪会在母婴之间传递震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一个轻松愉悦的人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就放松下来,而与一个极度紧张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变得莫名焦虑,看到其他人处于深切的悲伤中,我们也很难高兴起来……而这种情绪的连接与相互感染,在母婴之间会更加密切。曾经有报告显示,某些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因身体原因与母亲分别在医院的不同病房接受治疗,心电监护的结果提示,母亲与孩子的心跳、血压等数据的变化趋势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似乎存在着一种心电感应的现象。这更加证明了母婴之间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的交流通道。
  焦虑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们看到,母亲和小婴儿各自带着焦虑在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母亲作为成年人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人格结构和对自己焦虑的应对机制;而小婴儿却还在适应与学习中,会把母亲的焦虑情绪与自己的表现联系在一起,然后试图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去避免母亲焦虑情绪的出现。这样的过程从小婴儿刚出生开始,在整个成长期都起着作用,孩子就这样在适应母亲、父亲及其他重要他人的焦虑中形成了特定的人格。
  举些例子,我见过一个很是好斗的女汉子,勇敢、进取、好争斗、永远不服输,温柔与她毫不沾边。原来在文革中因她家的成分不好,经常被欺负,妈妈每天愁眉不展。于是每当有其他孩子说她家是走资派时,她都会冲上去与对方厮打,并凭着一股不要命的劲头,总能获胜。而对于她来说最大的奖赏就是回家后,妈妈听她说这一切时吐出一口恶气的舒畅表情。我也见过一个30多岁的男人,还要妈妈给他包办一切生活琐事,包括出门时给他系鞋带。因为不如此的话,妈妈就会很担心他,爸爸也会发很大的脾气,而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焦虑,他变成了一个毫无主见、软弱的“乖宝宝”……
  妈妈们应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尽量加深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坏情绪一旦被觉察,就会变得温顺很多,同时也给了我们进一步去处理的可能。
  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方法:刚开始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强制的办法,提醒自己觉察当下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在一进家门的地方和床头柜上放一张记录自己情绪分值的表格,0是最差,10是最好,提醒自己在一进家门时和睡觉前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分数。久而久之,我们关注自己当下情绪的能力就会提高,即使没有这些外在的提醒也会敏感地觉察到自己此时此地的情绪。
  其次,我们要对自己成为母亲这件事有足够的宽容,我们要相信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足够好的母親,母亲和宝宝之间的爱会给我们以指引,偶尔的小失误就是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不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再次,当我们面对愤怒与焦虑的孩子,要相信,这些情绪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的经历,我们不必太过恐慌,只要给孩子温暖和安慰,它们终将过去,并且,我们面对情绪的方式,最终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材料。
  最后,当我们真的面对生活的困难,情绪糟糕时,要对自己和孩子都诚实,不用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此刻不开心,但不是因为你,妈妈自己可以解决。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0-08-03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