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手术病人护理和康复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性的腰痛,部分伴有坐骨神经疼。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容易反复迁延,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临床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性的腰痛,部分伴有坐骨神经疼。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容易反复迁延,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根除病灶,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因此病人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效果,本文重点介绍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护理和康复。

术前护理


  1.术前体位指导。护理人员要让病人在硬板床上休息,病人的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术前,根据病人腰椎间盘突出情况,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适量的俯卧位锻炼,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进行2次,之后可逐渐延长锻炼时间,以便病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手术体位。
  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大小便,虽然大部分病人不习惯在病床大小便,但是腰椎间盘手术术后需要患者至少卧床5~7小时,若病人在病床上排便体位不当或者不适应,极易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为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在术前2天指导病人掌握卧位排尿的方法,同时让病人学会轴式翻身。
  2.心理护理。部分病人对手术较为担忧甚至恐惧。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引导疏解病人的心理障碍,并给患者介绍几个成功案例,以此鼓励、支持病人,帮助其树立手术信心。护理人员还可利用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症状以及预防保健知识,让其了解手術治疗的过程,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调整其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加强生命体征监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特别是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情况。在术前2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减少进食牛奶、鸡蛋等容易产气的食物,术前1天帮助病人做好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术前10小时提醒病人禁食。

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及饮食。护理人员将病人从手术室转运回病房后,应去掉患者的枕头,让其平卧2~3小时,然后再协助患者进行轴式翻身,且每隔2~3小时进行1次翻转,预防病人出现压疮。针对手术切口部位,护理人员应用沙袋进行压迫,以达到切口止血的目的。护理人员要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6小时可适当进食流质食物,术后次日可改为普食。
  2.生命体征的监护。病人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情况。这种监测频率需要持续到术后6小时,然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关注病人的面色和四肢体温情况,及时检查输液管,保持畅通。术后2~6天,若患者出现突然性的腰部及臀部疼痛,且存在体温升高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警惕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立即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3.切口观察与护理。通常术后24小时内,病人切口渗血较多。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切口敷料渗血情况,针对渗血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同时注意观察渗血颜色。若患者渗出的血成淡红色且病人有头痛情况,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脑脊液渗漏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4.大小便护理。腰椎间盘切除术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加上手术造成的创伤或对人体自主神经产生影响,病人术后极易出现腹胀、便秘以及排尿困难等情况。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必要的饮食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在确保营养的同时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生冷坚硬的食物。护理人员可适当帮助病人按摩腹部,促进患者肠胃蠕动。若病人排尿困难,护理人员可热敷病人膀胱部位,或用手按压膀胱上腹部帮助其顺利排尿,若以上措施无效,需要给病人留置尿管。

功能康复护理


  术后早期,护理人员需要指导病人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以防神经根发生粘连。具体锻炼的时间为术后3天,病人初次锻炼时,抬腿幅度为30度。之后根据病人伤口疼痛情况逐步提高抬腿幅度和锻炼时间。每天锻炼3次,每次进行20~50遍。若病人术后7天没有出现并发症,病情稳定,则可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具体锻炼方法为飞燕点水式,随着病人身体状况的好转可逐渐转为五点支撑法,持续锻炼7~14天,之后可转为三点支持法,每天坚持进行3~4次,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持续进行6个月以上。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其3个月内尽量卧床休息,最好选择硬板床,日常活动时尽量带腰围,同时注意活动姿势,以防幅度过大或过快增加腰椎负荷。患者术后半年以内不可提重物。另外,除了腰背肌锻炼方法外,散步、逆行活动也能提高腰背肌功能。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0-07-2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