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摘要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艺术来源于生活,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激发幼儿...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艺术来源于生活,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本文主要从色彩、形式和材料这三方面阐述如何趣味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知是从自然中来的,艺术创作的灵感也是从自然中汲取的,最初的创作材料也是来源于自然。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对世界产生种种认知的基础时期,所以对于美术创作的能力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展露出来。

挖掘幼儿创作潜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家乡的自然条件和 社会生活环境的优势,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的兴趣远高于新闻里播出的信息,教师更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可用于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孩子们一起来思考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创作出惊艳的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一)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登上艺术舞台,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色彩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性,因此,可以将自然材料與色彩相结合,培养孩子对色彩的认知。
  1.获取颜色。中华五千年,古人用自然材料获取颜色。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如今,颜色的获取轻而易举。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一下颜色获取的过程,让孩子们将上学路上见到的带有漂亮颜色的小花采摘下来。将孩子们带来的花花草草进行颜色分类之后,就开始榨汁工程。孩子们经过这一活动,学会了捣碎、碾压和过滤等一系列动作,并体验了古人获取颜色的工艺技巧。
  2.调色。幼儿园常用颜料的颜色比较有限,仅仅局限于红、黄、蓝、黑、白这几种,时间久了难免会引起视觉疲劳,孩子们对于涂鸦墙也提不起兴趣。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颜色,可组织一堂关于三原色的美术活动,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简简单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居然能够调和出绿色、紫色、橘黄色、粉色。
  (二)形式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因为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没有完全相同的答案。但是如果一味沉溺于古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那么孩子们也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觉得枯燥且乏味。如果说材料是开展活动的血肉,那么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便是骨架。
  1.涂鸦。涂鸦是指让幼儿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作品。涂鸦可以训练幼儿双手的灵活性,锻炼肌肉的能力。涂鸦活动因为场地大,不仅仅局限于纸上,所以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孩子们能够在墙上、柱子上天马行空地创作自己的世界。
  2.拓印。拓印是比较简单的美术活动,小班幼儿也可以掌握并灵活运用,在大班阶段可以进行更高难度的拓印活动。在做树叶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树叶拓印的美术活动。要把树叶的纹路拓印清晰其实是比较难的,颜料要涂在树叶反面,纹路较粗拓印效果更好,颜料不能多抹,不然纹路不清晰,拓印时要用纸覆盖再按压,不然会污染双手,按压过的纸上会残留颜料不能重复使用。
  (三)材料
  材料是教师组织活动的灵魂,自然材料不仅健康经济,因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够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萌发创作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创造力。
  1.木棍。幼儿园里最不缺的就是树枝和小木棍,将孩子们游戏时捡来的树枝进行筛选以后就可以进行创作了。有的孩子会将树枝搭一个造型,有的孩子将颜料涂在树枝上,有的孩子将粘泥贴在树枝上,把树枝变成了鸟窝、置物架、一棵大树……当把所有的树枝艺术品摆放出来的时候,孩子们自己也会觉得惊讶:原来平平无奇的树枝可以变化出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东西。
  2.玉兰果。许多玉兰树的果实总是掉落在地上,它形似松果,每次体育活动时孩子们总会捡来玩耍。那么一颗“松果”可以用做什么呢?偶然间看见做小刺猬的手工视频,便找到了灵感。一颗一颗“松果”不就像小刺猬的身体吗?然后马上和孩子们组织了一堂手工课——可爱的小刺猬,用黏土做小刺猬的脑袋和四肢,玉兰果做身体。
  美术教育需要立足实践,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自然环境中的材料培养孩子们艺术创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孩子们生活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孩子们的敏感度。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眼光,善于挖掘美术素材,推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0-07-27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