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当个“官”

摘要 该不该让孩子当个“官”每当新学期开始,孩子们又开始了集体生活,班干部评选也要开始了。关于孩子当官的问题,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应该当,有些...
  该不该让孩子当个“官”
  
  每当新学期开始,孩子们又开始了集体生活,班干部评选也要开始了。关于孩子当官的问题,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应该当,有些家长还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当。另外一种是不要当,因为担心孩子耽误学习。
  其实孩子想当官,从心理上说,是渴望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这个需求很正常,也应该得到支持。在孩子社会适应性方面,是否具有领导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我感觉北美的教育对这方面更重视一些,尤其在高考录取时,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标准。
  但是北美的学校对孩子的领导力培养有很多途径,而不像国内那样只有当班干部这一条途径。而且和国内有很大不同的是,北美的领导力培养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有一个内容。叫做“special helper”——做老师的特别助理。由全班同学们轮流做,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类似于国内的值日生,帮助老师完成一些基本的课堂组织工作。
  每当轮到自己做special helper,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也感到特别的荣耀。细想想,这个办法很能满足孩子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啊。就是我们成年人,也一样都希望自己被需要,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环境中。被人需求的感觉真的很好。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对人、对事的协调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当官是一种荣耀,是一种权力,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上的满足。西方文化中,当官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要让所有的下属能够配合你做出有利于选民的事情来,不然选民可以把你换掉。如果当官培养的不是为他人服务的精神,而是成为一种权力游戏的话,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西方的中小学教育中,领导力是作为一种技能来培训的,设有专门的课程。西方看的是你在当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如何提高水平。而中国的当官往往是更看重当上官的这个结果。
  西方的学校教育给每个孩子一个自己当官的机会,同时,学校里面以及课外活动的各种场合,包括乐队,竞赛小组等等,都可以有当官的机会。这些“官”在孩子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包括高考录取这样重要的环节上一样都是被认可的。所以西方的家长也都非常看重孩子当官。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是,千方百计和孩子一起探讨怎么样能够“拉拢”选民,让大家追随你。
  想想,在家庭里,如果我们也能够充分满足孩子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一方面孩子会很高兴,另一方面,他参与家庭活动或者说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于是,我在家里开始借鉴这个办法。就这样,我们家里也有了两个special heler。每当需要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就开始征集自愿者——谁是妈妈的special heler?于是,大呼小叫、争先恐后,任务完成得那叫一个痛快。以前让女儿做什么事情经常都不愿意做,还曾经说过我怎么像Cinderella(灰姑娘)似的?但自从当上我的special heler,觉得自己很光荣,什么都肯帮我干了,当官的力量啊!
  
  小学教室为什么有两扇门
  
  我所去过的几所加拿大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扇门,一扇是面向走廊的,另一扇则直接对着外面的街道。学生们早晨到学校,就在对着街道的这扇门外等候,提前5分钟(就提前5分钟,早到也一样要等),教师打开门,学生鱼贯而入,到教室另一侧的柜子处放下书包、外套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说起加拿大小学的校舍,记得有一个刚从国内过来的孩子说:国内的小学都是楼房,这里的房子像是给建学校的人住的,我想他说的应该是民工的工棚吧。他的这种感觉跟刚到美国的人说:美国怎么像个大农村啊!如出一辙。
  对于这两扇门,我开始的想法是外面有一扇门,更安全,万一出现四川那样的地震,这扇门的作用就大了。一天,我送女儿去学校,迟到了半分多钟。我没有来得及下车,女儿就跑去了,我心里有点忐忑。晚上把女儿接回家,我问女儿:“今天迟到老师批评你了吗?”“没有。”“老师什么也没说吗?”“老师就让我从另一个门进来。”我心里一阵惭愧,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没有叮嘱女儿呢。马上联想到老公曾说过,他在加拿大读MBA时,来自俄罗斯的统计学教授第一堂课定下的规矩:上课时间一到就锁上教室的门,迟到的话就不要进来了,以免影响别人。
  小学一年级学生,迟到就不允许进教室显然不妥,但是走另一扇门,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放书包、外套的柜子那里。这样就少经过一次讲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他孩子的干扰,这也是最基本的对人的尊重,同时也在用直观的方法告诉孩子,迟到与早到的区别,以及迟到以后如何去做。
  曾经接待过国内的孩子在加拿大上夏令营(SUMMER SCHOOL),一个月下来,老师的评语尽管委婉,但是大概意思就是:不够尊重和体谅他人。这一条评语,对我来讲,感觉是非常严重了。但是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什么反应,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孩子的英语学得怎么样了。而孩子自己,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一些本应该成为朋友的圈子所排斥。
  尊重人、体谅人是孩子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又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在国内,孩子一直只有学习这一项任务,所以其他方面的诸多问题都被掩盖了。但是,当孩子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成家立业之后,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处处碰壁,错过很多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
  孩子的教育,学校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父母。比如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情急之下对人说了一句:STOP!孩子的家长马上告诉他,应该说:PLEASE STOP IT!吃饭的时候,中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吃没吃饱,而西方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吃饭的习惯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张嘴嚼食物、是不是边吃边说话等等。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对比之后方知不足。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关注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几十年里的人生道路,而不仅仅是考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如果人的一生只有一个好的大学名字可以炫耀,那么,这种人生能算成功吗?!
  
  国外一年级新生的性教育课
  
  最近一年多来,女儿经常要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她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因为见过弟弟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但是,是怎么进去的呢?这个问题断断续续地问过多次,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说才说得清楚,所以一直也没有很正式地和她讲这个问题。总想,也许可以再等一段吧。
  一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说:妈妈妈妈,我知道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了。我说,怎么进的?她就连说带比划。大概的意思就是,他们在图书馆,老师给了一本书,照着那个书给讲了:有一根管子,然后有两个什么(说实话,那两个词是纯学术的词,我也没听说过,猜想应该是精子和卵子吧),一起进入到管子里。然后就长成了类似Caterpillar(这个词他们都知道,是蝴蝶的幼虫,他们教室里就养这个,最后变成蝴蝶后再放飞。他们经常把那个幼虫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0-09-03 08:49)
上一篇:猜猜我有多爱你       下一篇:高龄怀孕优生须知